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成立
来源:广东高教学会 时间:2021-10-25 18:14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23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广东科技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心协办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交流与研究部主任唐振福,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朱超华,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处长李金俊、副处长周国平、副调研员周柳余等,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秘书长孙丽昕,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等近150人出席会议。成立大会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人力资源部部长郭彦懿主持。
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林闻凯代表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筹备秘书处作筹备工作报告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管理办法>(草案)起草说明》。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管理办法》和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以及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监事人选。
经过选举,李盛兵当选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琼、冯立新、戴黍、毛亚庆、顾阳、郭彦懿、裔传萍、肖松山、周二勇、郭航、杨利、傅爱兰、卢丽虹当选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林闻凯当选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朱建征、张志万、郑常青当选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余玉娴当选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监事。吴剑丽教授、吴树敬教授受聘担任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会议还为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颁发牌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监事颁发证书,为第一届理事会顾问颁发聘书。
当选理事长李盛兵在会上用一个“任”字概括自己的感言,包括信任、责任、任务。他首先感谢大家对他的信任,认为当选第一届理事长深感责任重大,强调研究分会有4项重要任务,一是团结,就是要团结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管理者、老师、学生、研究者,共同为广东、大湾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作出贡献;二是建设研究和交流平台,就是要研究合作办学的规律、问题、理论和政策,带动大家在该平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从碰撞中形成共识;三是为省教育厅、各合作办学单位出谋划策,就是要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四是要打造广东中外合作办学年度报告,就是每年编著中外合作办学蓝皮书,梳理成绩、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决策提供咨询,为实践提供指引,创新理论,引导舆论。
汤贞敏在会上对研究分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四点希望:第一,希望研究分会带领全体会员积极关注和思考国际力量对比与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充分领会党和国家的大国外交方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密切联系起来,对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树立研究分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原则立场。第二,希望研究分会带领全体会员密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态势与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着眼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与港澳同行加强国内国际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境内外合作办学研究,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第三,希望研究分会带领全体会员立足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境内外合作办学的丰厚土壤,继往开来,并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中外合作办学的比较研究,主动参与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境内外合作办学的规则标准制定和重要议题研究,以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引导舆论彰显研究分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第四,希望研究分会带领全体会员切实按照学会章程及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和自身管理制度,加强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积极主动组织课题、承接项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产出高质量高水平成果。
杨中民在致辞中表示,成立研究分会,目的在于为政府、专家学者及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者提供一个高端、深度的研究平台,促进经验交流、规律探索和实质合作。研究分会的宗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政策咨询。他表示,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的理事长单位,将高度重视分会的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的要求,为各兄弟院校搭建好这个平台,切实发挥好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同时,他也希望各理事单位和理事会全体成员能加强交流,勠力同心,共同做好分会的各项工作,助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示范区,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朱超华在讲话中表示,成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改革与持续发展服务。他希望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的各成员单位,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研究分会这一学术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在推动广东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序、健康发展,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担当使命、履行职责,作出贡献。
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成立后,随即召开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等教育国际示范区”为主题,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政策与改进、中外合作办学优质育人模式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与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与示范、中外合作科学研究的推进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冲突与改进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会由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戴黍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立新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顾阳教授主持。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交流与研究部主任唐振福以“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建设”为主题作演讲,围绕合作办学定位、合作办学规范、合作办学认证、合作办学思考四个方面展开。他重点分析了合作办学五方面定位问题:一是一项事业——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二是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供给需求平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三是三个遵循:遵循法规、依法办学,遵循合同、落实责权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确保教育质量水平;四是四个服务:服务国家的外交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五是五个主体: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都要共同助推中外合作办学。唐振福还介绍了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李金俊围绕“努力推进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作演讲。他首先强调政策遵循:一是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有关文件;二是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三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力”;四是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和广阔空间。此外,李金俊还介绍了目前广东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举措。他指出,广东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举办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项目共有89个,其中本科层次以上35个、专科层次54个;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已有15个,其中独立法人机构5个,占全国同类机构数量的二分之一。广东采取合作办学的举措主要有七项:一是加强校内合作;二是积极放宽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三是鼓励跨学科专业建设;四是主动全面发力;五是紧密对接需求;六是加强监督管理;七是支持以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缓解疫情影响下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学习困难。
李盛兵教授作“广东省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毛亚庆教授作“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与示范”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顾阳教授作“全人教育及质量保障:实践与探讨”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助理裔传萍博士作“中外合作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彦懿副教授作“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实践与思考”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顾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美学院院长吴树敬教授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国际化办学经验与成果分享”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兼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中方负责人肖松山博士作“融汇中美 扎根深圳——努力建设新工科示范学院”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琼副译审作“中外合作办学优质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为例”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杰克逊国际学院院长卢丽虹教授作“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聚焦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主任李绍琳博士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与挑战”演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顾问、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兼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吴剑丽教授作“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与挑战”演讲。